一所普通高职学校的体育逆袭:温州样本解析

——社会力量办体育“温州模式”之四

新华社记者魏华、沈楠、夏良

温州市中心有一所以工科为基础创办的高职院校,在它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件事让人津津乐道:一是从“厂办学校”到“校办厂”的神奇蜕变,二是把一个普通学生培养成滚球世界冠军的逆袭。

相比于学校、工厂的兴衰,近十年来体育元素的发展壮大,是这所学校一项非主流计划所发挥的奇效。一方面,在一个冷门项目上做到了全国乃至世界顶尖,另一方面,体育训练、俱乐部迅速壮大,也成为了学校的招牌。看似与体育毫不相关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这一体育奇迹是如何在普通高校发生的?

(副标题)冷门项目成功创业

浙江工贸与滚球的缘分始于2001年,彼时学校由工程技术学校转型为工商结合职业院校才一年多,学生只有一两千人,并不是项目初期落地的理想之地。

学校领导回忆,当时国家体育总局想在浙江推广这个项目,但因为太过冷门,温州其他高校不感兴趣,所以工贸学院就接手了。

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的滚球大师范山温州篮球俱乐部,被这里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所吸引,和学校的师生一起投资了一个新的创业项目。

和很多学校相比,工贸学院可以说是“三无”:一无是体育学校,二无体育专业,三无体育特长生。作为体育老师,范珊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首先要完成专业的学习和练习。从教练到队员,都利用选修课和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从2001年到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们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到场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范山说,队员们基本上都是通过接触、尝试爱上这项运动,然后选择长期投入其中。“在这里我们解决了我练不练的问题,学生们都是因为热爱而努力。”

凭着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工贸学院的滚球队很快在国内小有名气。范山既是队员又是教练,还把有一定滚球基础的山东中学生郭小敏劝进工贸学院学习。2006年温州篮球俱乐部,学校首次承办滚球世锦赛,2005级学生郭小敏和范山从西安体育学院跟着他考进工贸学院的爱人王梅齐心协力,为中国队夺得了滚球世锦赛的首个冠军。

范珊说,这种荣誉感、成就感极具感染力。“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会感动得流泪。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后来是真切地体会到了,然后就影响了身边的同学。这是一种辐射。”

此后,工贸学院的学生和队伍代表国家夺得了14次世界冠军,现在常训队稳定在40多人。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随着选手水平的提高,学校会特意招收一些法球选手到工贸学院学习,但绝大多数选手还是通过普通渠道进入学校的学生。十几年来,除了郭小敏等个别选手外,工贸学院法球队的成员基本都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法球依然只是业余爱好。

(副标题)“醉汉的真正兴趣不在酒”

校领导和范山一致认为,法式滚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关键因素在于学校的初衷并不是夺得世界冠军,不以功利为目的。

但学校当然不是一味追求,而是有更全局的考虑。学校领导说,引进滚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一是把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注入学校,通过这一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将其作为专业教学改革基地,探索体育与教育融合,培养综合素质实用型人才。

由于人才培养直接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其课程设计和实施也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引入地掷球项目后,学校发动各专业学生加入并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类活动,如营销专业学生策划赛事、鞋类设计专业学生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定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赛事中从事翻译接待工作、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吉祥物和标志设计、其他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记者在学校地掷球馆看到了一套信息化的测距系统,这也是电子学院与计算机专业及校外单位合作研究的成果。

学校领导表示,学院在引入法式滚球时,领导层就深刻认识到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实践证明,参与法式滚球项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磨练了意志、重塑了性格。范山透露,他带过的一些球员性格非常内向温州篮球俱乐部,但通过这个平台,他们逐渐变得开朗;有的球员以前性子急躁,但通过训练变得成熟稳重。

周兰玲练习地掷球已有三年,她告诉记者,虽然刚开始觉得有些枯燥,但时间久了,在动与静的结合中,她体会到了这项运动不一样的美。除了训练,教练们还组织学习女排精神等主题教育,帮助学员养成赢了不骄、输了不气馁的心态。“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得练’和‘我要练’的区别。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这对我都很有启发。”

(副标题)大棋局中的体育“棋子”

事实上,滚球是工贸院转型的一个“棋子”,但并不是唯一的体育“棋子”。

早在2000年左右,学校一位老师就承包了一块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这也是温州第一座向社会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2002年,在市体育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工贸学院整合场地、师资力量,成立了温州冶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是集体育场馆经营、运动技能培训、运动员训练、赛事承办、群众体育指导为一体的独立法人机构。作为学院二级产业单位,学校在起步阶段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现任学院负责人说,这些举措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上世纪90年代末,原学校所属的温州冶金机械厂遇到困难,1999年通过厂校联合改革,将原来的“厂办学校”改为“校办厂”。学校在“升格”的同时,也面临盘活现有资源、激发办学活力的问题。学校领导另辟蹊径,想到了体育路线。

一方面引进法式滚球这项竞技运动,另一方面成立俱乐部。俱乐部地处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依托学校,由于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很快便风靡一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专兼职管理人员70余人,运动项目涵盖篮球、网球、羽毛球、跆拳道、法式滚球等,教练团队由国际、国家级教练、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组成。市体育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办和校办青少年队、赠后备人才基地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

2015年,工贸学院与市体育局、浙江省网球协会联合创办了温州网球学院,旨在以此为平台,培养包括网球产业在内的体育相关产业的运营管理人才。

学校负责人说,这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缩影,2006年以后,为适应温州产业发展的变化,学院专业结构再次调整,逐步增设现代服务业专业,先后成立了温州知识产权学院、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网球学院。

该负责人表示:“专业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专业发展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引领产业发展,因此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工贸学院从当初一两千名学生发展到目前近万人的规模,融入到这盘转型发展的棋局中的体育“棋子”,发挥的作用超出了预期。

温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曹正宇表示,工贸学院的历史和高职院校性质决定了它是一所开放型的学校,鼓励学生走出去、学实结合,体制机制也比较灵活。某种程度上,浙江工贸的体育路线和成功经验,对很多还处于象牙塔模式的高校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完)

标签: 温州篮球俱乐部




分享到:

友情链接: jrkan直播 低调看高清直播nba 极速体育 JRS直播 NBA直播吧 NBA直播 JRS低调看高清直播 jrkan直播